團體服案例分享|MIT 制服訂做實績

CASE

案例分享

  • 2025-10-02

    PTT再掀制服大戰!工作服 vs 公司制服一次講透:舒適、形象、機能怎麼選才不踩雷?

    制服在 PTT 上總能引爆討論,不只是因為外觀,而是每天穿在身上的舒適度與形象感。公司制服強調專業與一致性,常見於銀行、航空或科技產業,能快速建立品牌識別,但若設計過於制式,就容易被批評老氣。相對地,工作服重視機能與防護,像物流、工廠或餐飲業,功能設計往往比時尚更重要,反光條、防潑水與耐磨材質直接影響安全與效率。兩者雖然定位不同,卻都背負著「好不好穿、能不能代表團隊」的壓力。想避免踩雷,關鍵就在於選對布料、控好版型、挑合適的工法,並且依場景做區分。當制服能兼顧舒適、耐用與文化延伸,它就不只是規定,更能成為凝聚團隊與加強品牌的無形戰袍。

  • 2025-09-30

    回收布料團體服耐不耐穿?真相大解析!

    在永續意識抬頭的今天,團體服不再只是外觀與價格的選擇,更是一種責任與價值的展現。許多學校、企業與 NGO 開始關注「回收布料做的團體服,真的耐穿嗎?」答案其實取決於材質與使用場景。像 rPET 聚酯纖維來自回收寶特瓶,不僅耐洗、耐用,適合長期制服訂做;再生棉則以柔軟手感見長,適合短期活動或紀念服;混紡布料則兼顧舒適與耐磨,在日常團體制服應用上特別實用。大西洋團體服透過五十年 MIT 製衣經驗,嚴格把關布料來源、檢驗與打樣流程,確保每一件制服訂做都能兼顧永續與品質。選擇正確布料搭配正確場景,回收布料完全能成為 2025 之後團體服的永續首選,讓團隊同時展現專業形象與環保承諾。

  • 2025-09-24

    ChatGPT-5 × 工作服啟發|大西洋團體服 50 年工廠觀點

    ChatGPT-5 的誕生,不只是科技新聞,而是實實在在影響了傳統產業。對工作服與團體服來說,以往最難的往往是「怎麼把抽象需求講清楚」──客戶說想要專業卻年輕、耐穿又好看,設計師往往得花許多時間來回溝通。現在,AI 能把這些模糊的語言轉成具體的布料選擇、版位安排與設計方向,甚至預演客戶會問的問題,讓提案更完整。大西洋團體服憑藉五十年的製衣經驗,結合 AI 協作,能快速整理需求、生成草案、建立 SOP,讓流程更透明、更有效率。這代表制服訂做不再只是傳統工藝,而是「人類設計師 × AI 智慧」的結合:設計師專注創意與工藝,AI 負責加速溝通與數據支援。最終做出來的制服,不僅功能性到位,更能體現品牌形象與團隊精神,讓每件工作服都成為真正的品牌展演。

  • 2025-09-23

    台灣 vs 日本|團體服文化大不同,制服訂做背後的思維差異

    台灣與日本雖同屬亞洲文化圈,但在團體服與制服訂做上的思維卻大相逕庭。台灣的團體服多以「專案需求」為導向,例如校園班服、活動 T-shirt、企業制服,功能性與短期性明顯,重視效率與成本;而日本的制服文化則有深厚歷史脈絡,無論是學校制服或企業團體服,往往承載著儀式感、身份象徵與品牌精神。台灣的制服設計傾向多元、創新,強調實穿與辨識度;日本則注重一致性與傳統,透過固定元素與延續版型,累積長期的認同感。這場文化對比揭示了團體服不只是衣服,而是社會價值與團隊精神的映照。2025 年,如何在「彈性活潑」與「嚴謹深度」之間找到平衡,將是制服訂做的關鍵啟示。

line2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