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體服永續化:環保材質的未來與品牌責任

CASE

案例分享

2025-11-11

團體服永續化|從布料到信念,一件衣服也能改變地球

團體服永續化|環保材質的未來

團體服永續化|環保材質的未來

一、從「穿多久」到「為何而穿」

過去談團體服,焦點都放在外觀與價格;
但 2025 年後,永續與環保材質已成為新主軸。

企業不只想讓員工「穿一樣」,
更希望團體服能成為品牌永續理念的延伸。

一件團體服的價值,
不只是成本與版型,
而是它背後代表的環境責任。

從布料、染色、製程到包裝,
整個供應鏈正在被重新定義。

延伸閱讀:環保材質團體服全攻略|回收寶特瓶到永續機能布

二、什麼是「團體服永續化」?

所謂「永續團體服」,
指的是在設計、製造、使用、回收等全生命週期中,
減少對環境的負擔、延長衣物壽命、促進循環再利用的製衣方式。

具體來說,永續化的團體服需符合以下三項核心原則:

1️⃣ 環保材質使用:
採用再生聚酯纖維(rPET)、有機棉、竹纖維、天絲等可持續原料。

2️⃣ 低碳製程控制:
染整減水、節能,使用無毒染料或原液染。

3️⃣ 循環回收再製:
服裝壽命結束後,可再分解或回收再利用。

這三點構成了「永續團體服」的基礎。

延伸閱讀:用數據看團體服產業|挑制服不踩雷指南

三、常見的永續環保材質

環保材質不再只是噱頭,
它們已成為各大布廠與團體服製造商的主力方向。

(1) 再生聚酯纖維(rPET)

由回收寶特瓶製成,是目前最普及的永續布料。
每製作一件團體服,大約可回收 6~8 支寶特瓶。

優點:

節省原油資源、減少塑膠垃圾。

耐洗、快乾、不易變形。

缺點:

若品質不穩,手感略硬。

初期成本比一般聚酯高約 10~15%。

適用對象:
企業制服、志工背心、運動團體服。

(2) 有機棉(Organic Cotton)

使用無農藥栽種棉花,並經第三方認證(如 GOTS)。

優點:

柔軟親膚、透氣佳。

生產過程不污染水源。

缺點:

成本較高、色牢度略低。

收成受氣候影響較大。

適用對象:
校園班服、公司形象服、品牌推廣活動。

(3) 天絲纖維(Tencel / Lyocell)

以木漿(尤加利樹)為原料製成,
屬於「可再生植物纖維」。

優點:

柔滑、吸濕快乾。

可生物分解、環保度高。

缺點:

易皺、成本高。

不適合大量洗滌的高耗用制服。

適用對象:
高階企業制服、展場接待服。

(4) 竹纖維(Bamboo Fiber)

來自天然竹子提煉的纖維,
具天然抗菌與除臭特性。

優點:

抗菌防臭、吸濕透氣。

成本較有機棉低,適合大量製作。

缺點:

彈性差,需與聚酯混紡。

適用對象:
餐飲業制服、醫療團體服、服務業。

(5) 咖啡紗與再生混紡布

利用咖啡渣或回收棉混紡製成的創新布料。

特色:

抗菌除臭、吸濕排汗。

具備 ESG 指標意象,企業愛用。

適用對象:
科技業、連鎖品牌制服、活動團服。

延伸閱讀:布料選擇指南|四大材質優缺點實測

四、環保材質的製程關鍵

布料環保只是第一步,
真正的永續要延伸到整個製程。

(1) 節水染整

傳統染色每公斤布料需耗水 100 公升,
而環保製程使用「數位噴印」或「原液染」技術,
可將耗水量降至 10~20 公升。

(2) 無毒染料

採用 Oeko-Tex、Bluesign 認證染料,
避免使用含鉛、甲醛、偶氮類化學物。

(3) 節能加工

利用 低溫高效染色、太陽能烘乾 等工藝,
降低碳排放與能源消耗。

延伸閱讀:制服製作流程全攻略|從詢價到交貨不踩雷

五、永續團體服的品牌意義

企業選擇永續材質團體服,不僅是「形象加分」,
更代表企業落實 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責任 的行動證明。

1️⃣ 環境面(E):
使用再生布料,減少碳足跡與廢棄物。

2️⃣ 社會面(S):
提供員工更健康、透氣、無毒的制服。

3️⃣ 治理面(G):
展現品牌永續管理思維,符合國際 CSR 趨勢。

延伸閱讀:企業團體服的故事與默契|品牌價值的延伸

六、消費者與團體服製造端的「意識轉變」

早期企業採購只看報價與交期;
現在越來越多採購主管開始詢問:

布料是不是再生纖維?

有沒有 Oeko-Tex 或 GRS 證書?

染色過程是不是節水?

這種意識的轉變,
讓「永續」不再是品牌口號,而是採購條件。

另一方面,消費者也逐漸願意為永續布料多付一點:
根據台灣 2024 年市場調查,
有 62% 的企業願意為環保制服多支付 5~10% 成本,
只要品質穩定、形象佳。

延伸閱讀:全台團體服 FAQ 總整理|採購新手到高手一次看懂

七、團體服永續化的挑戰

永續布料雖然方向正確,但仍面臨幾項實際挑戰:

(1) 成本偏高

環保材質、節能製程、人力監管成本高,
初期報價通常比一般布料貴 10~20%。

(2) 顏色選擇限制

再生纖維與天然染料顏色不如化學染料飽和,
對於企業識別色需求高的客戶需重新調整。

(3) 供應鏈認證繁瑣

永續布料需通過 GRS、GOTS、Bluesign 等多項認證,
導致交期較長。

(4) 回收體系尚未成熟

雖然再生紗技術已普及,但舊制服回收仍不普遍。

延伸閱讀:台灣團體服怎麼選?六都設計實例與制服公開

八、永續布料的創新與未來方向

(1) 原液染色(Dope Dyed)
在製纖階段就加入顏色,完全不經後染。
✅ 0 廢水、0 化學殘留、超高色牢度。

(2) 可分解聚酯(Bio-PET)
新一代聚酯能在自然環境中分解,
不產生微塑膠污染。

(3) 再生尼龍(Econyl)
由廢棄漁網、地毯回收製成,
已被許多歐洲品牌導入制服生產。

(4) 智慧布料管理系統
利用 QR 碼追蹤每件團體服的生產批次、材質來源與碳足跡,
達成「可追溯」的永續透明鏈。

2030 年的團體服產業,不只在賣衣服,
而是在販售「品牌責任」與「永續故事」。

延伸閱讀:制服設計趨勢|穿得好看也要更永續

九、如何落實永續團體服採購?

對企業或學校而言,落實永續並不困難,
只要從三個步驟開始:

1️⃣ 選擇有環保認證的布料
要求供應商提供 GRS、Oeko-Tex、Bluesign 認證。

2️⃣ 減少更新頻率
設計經典百搭款式,延長制服使用年限。

3️⃣ 建立回收機制
舊制服集中回收,由廠商再製成再生纖維或清潔布。

這些行動不僅符合 ESG 要求,
也能降低長期採購成本。

延伸閱讀:客製化制服哪裡買安心?設計到售後一次搞定

十、結語:永續團體服,不只是流行,而是未來

團體服代表團隊的形象,也代表品牌的價值觀。

在這個地球資源緊縮的時代,
選擇環保材質、不再只是美德,而是責任。

一件永續布料製成的團體服,
或許成本高一點,
但它穿在身上,
是對環境、品牌、員工的尊重。

未來的團體服將不只是「誰穿起來好看」,
而是「誰穿得更永續」。
這,就是下一個世代的設計語言。

延伸閱讀:團體服案例故事|永續與形象的雙贏實例

BACK
line2 TOP